当前位置: 首页>>先锋模范>>先锋模范>>正文

文化苦旅中的坚强行者——周艳丽
2015-05-07 15:28  

 

有这样一位学者,她历时三年,踏访了我市大大小小的200多处名胜古迹,创作了近40万字的散文集《印象安阳》,为扩大安阳的知名度、美誉度,推进旅游文化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她就是安阳师范学院期刊编辑部副教授周艳丽。

 

《印象安阳》一书共分《邺水朱华》、《洹畔采风》、《内黄寻踪》等七个部分,共85篇文章。依托安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,周艳丽站在游客的角度,以散文的笔法,细腻的描写了上百处安阳的名胜古迹,介绍了安阳各地的风土人情、地方小吃等旅游知识,将秀美安阳展现在了读者面前。然而,周艳丽在创作《印象安阳》时面对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,首先是行路的艰难。安阳有众多名胜古迹,而且比较分散,有的在平原、有的在山区,有的景点地理位置十分偏僻,甚至是汽车开不到的地方,而且很多景点需要多次实地采访,才能够全面的了解情况。为了完成创作,周艳丽先后行程万余里,足迹踏遍了安阳全境的所有名胜古迹,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,很多都是以前从未发现的,有些甚至是抢救性的,这更给周艳丽创作《印象安阳》增加了信心。

 

走访名胜和古迹,仅是写作的第一步,接下来就是艰难的创作。由于长时间坐在书桌前写作,导致周艳丽患上了颈椎病和腰椎病。

 

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周艳丽:“我腰不太好,不能坐的时间太长。但是有的时候,每一次做的时候和别的椅子都不一样。然后再垫两侧。然后坐到这。即使这样做的时间长了我也会特别难受。这个时候我怎么办啊。我就把椅子往后拉。拉到后边去。每一次都是这样,拉了以后然后我就搬这个小墩子放到这。然后就这样。直到把这个都弄完了。这是我经常经常性的动作。”

 

就这样,周艳丽坐着、蹲着甚至站着坚持写作。周艳丽是学文学的,在创作中,她为了补上安阳历史这一课,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,经验证准确无误后,才能写到作品中,这一难度不亚于跑景点的艰辛。就这样,周艳丽凭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,忍着病痛的折磨,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近四十万字的散文创作。201210月,《印象安阳》正式出版发行,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。2014年,《印象安阳》获全国优秀科普读物奖,第六届河南省优秀科普读物特等奖第一名。更多的人能够从书中了解安阳,认识安阳让她倍感欣慰。

 

今年七月,受省文化厅委托,她又开始了关于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写作。7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在河南省近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周艳丽又开始了在中原大地上来来回回奔波的苦旅。

 

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周艳丽:“这个工程是很大,但是我始终坚持一样就像蚂蚁啃骨头。骨头那么大,蚂蚁那么小,但是你只要坚持不懈的一直啃下去,总要能啃下来。坚持下来也就有了收获。几年的时间,然后这么大的地方,中间肯定也会有很多的变化,但是无论如何变,我创作的决心不变。都能够把这个事做完。”(责任编辑:苗红果)

关闭窗口

安阳师范学院教辅单位党委  版权所有

电话:(0372)3300920中国.河南.安阳市弦歌大道 455000